茶事的种类繁多,古代有“三时茶”之说,即按三顿饭的时间分为朝会(早茶)、书会(午茶)、夜会(晚茶)。现在则有“茶事七事”之说,即:早晨的茶事、拂晓的茶事、正午的茶事、夜晚的茶事、饭后的茶事、专题茶事和临时茶事。
中国的饮茶历史有煮、煎、点、泡四类,并先后发展为煎茶道、点茶道、泡茶道三种形式。晋、宋以迄盛唐,是中国茶事活动的蕴酿期。中唐以后,中国人饮茶“殆成风俗”,形成“比屋之饮”,“始自中地,流于塞外”。
唐朝肃宗、代宗时期,陆羽著《茶经》,奠定了中国茶事活动的基础。又经皎然、常伯熊等人的实践、润色和完善,形成了“煎茶道”;北宋时期,蔡襄著《茶录》,徽宗赵佶著《大观茶论》,从而形成了“点茶道”,明朝中期,张源著《茶录》,许次纾著《茶疏》,标志着“泡茶道”的诞生。于今,煎茶道、点茶道在中国本土早已消亡,唯有泡茶道尚存一线生机。